《我只是四肢癱瘓》羅雅萱/著~~(讀後)


《我只是四肢癱瘓》,這是今年(2016年)七月才上市的一本新書。作者羅雅萱,也是一位脊髓損傷的女傷友。她的手部功能狀況,甚至比我更糟。

因為忙著協會事務以及家庭經濟,6、7年前,雅萱甚至還無法寫字,和不懂得如何用電腦打字。可是,她卻為了記錄自己的生命故事,困難的學習使用輔具書寫和使用電腦文書,並為自己找了一位家庭教師,希望學會寫作技巧。而,這本書已經是她的第三本著作……

這本書,我分兩次才把它看完。而且之間間隔了將近 一個多月。

無關乎這本書是否好看或不好看。只是,當書中主角,是你認識超過20年的友人時,就有種看過原著書籍後,再去看電影或改編的劇集,然後覺得有些細膩的情緒無法呈現於影像裏。這本書也讓我有類似這樣的感覺。只不過,感覺反而是,這本書並沒有比我所認識的“她”精彩。

作者在書頁裡,寫給媽媽的感謝字句。
在終於看完這本書後,我想我只能有些無情地說,這一本書最讓我感動的,是作者用她無法抓握的雙手 ,一字字綁著輔具在書頁裡,寫給媽媽的感謝字句。還有作者的兒子為母親…寫的『序』。

那是書中最真實能讓自己和她交錯的聚點(一直在背後支撐住我的母親,以及她冒死孕育成長的兒子。一個為了完整家庭與生命的勇者)。

書中有些的片段,我曾聽她(雅萱)親口說過。只是聽的當下,覺得這些近乎撕扯的記憶,在她口中卻像雲淡風輕的說事。這些曾真實發生在她經歷的生命過程,在書中就像她之前談說的口氣,沒有太多負面的情緒怨懟。就像這本書的書名《我只是四肢癱瘓》,就“只是”發生過、就“只是”剛好發生在她身上、就“只是”四肢癱瘓……

她一向給人快人快語的豪邁感覺,我曾還覺得她是女身男心,所以能有男性海派灑脫、又有女性的細膩溫暖。所以她在鼓勵我的時候,她會說的是:「妳現在還有父母,所以你才能那麼安逸鬆散。可是如果有一天你父母不在了呢?社會很現實,沒有誰有義務要去照顧誰……」。

父親中風後,這句話一直浮現在我腦海。因為安逸,所以,我原來覺得這句話和我沒有任何關聯。可是這本書前半部,有關她發生車禍前後的章節,以及父母帶著她四處求醫,還被密醫輕薄吃豆腐的回憶,就像被強行置入的鏡射反照,將我開始淡忘的那些無奈求助,一幕幕拉回。

那時候我太年輕,抱著可能康復的希望,和父母北中南四處尋求醫治的方式。一直到一位免費到家中,醫治我的善心中醫學習者(他是台鐵職員,但是有私下拜師學習強筋壯骨的秘方),讓我吃了一種跳骨丹,導致我全身抽蓄……。這場吃烏龜、洗樟樹葉、拔罐、推拿……一堆亂七八糟,難吃、昂貴,加上距離遙遠求藥的“現代李時珍台灣百草尋醫記”,才終於落幕。

或許是她在我腦海中的印象太過鮮明。所以無法客觀感受,她書裡那些近乎肥皂劇的起伏喜悲。如果不是親眼見證,如果不是自己也曾,她書中的這些故事,就像是一部鄭豐喜與劉俠,曾經給之予我那般虛幻的無法觸及。

而,就如同她所說的,我就像是走不出舒適圈的媽寶。
她不曾真的如此直白指責過我的處境。但是:「如果有天妳的父母不在了呢?」她經常得提醒,意外無常、時間的流逝。

我們在同一年發生車禍意外。她是第一個到我家訪視我的脊傷傷友,也是我少數斷斷續續保有聯繫的女性友人(每次幾乎都是她主動聯繫)

她的書,比起她真實的人生過程,太過正面也太過光明。或許這是她這幾年出書、演講,養成的勵志性格;她希望她的書能給讀者這樣的感覺,所以用這樣的角度做出發。

但是這20多年以來,也畢竟只能在這短短的頁數裡拆解、裝組。

她的男友、她的父母手足、她的婚姻、她的事業轉折,還有她的輪椅。在她狂放自負的書名《我只是四肢癱瘓》,清楚表現那樣無所畏懼的重生!

她嘗試過自殺,老天不讓。所以她重新認清自己,不在乎頭破血流、遭人非議,勇敢的頂著她的招牌QQ頭,戀愛、裝扮、結婚、生子、創立協會……無視每一次進出醫院頻死的警告,越挫越勇。

我不想推薦或讚美她短期練就的文筆,比起這本書,我更想提及的反而是她不認輸的人生,以及輪椅上乘載著她的傲氣與自信。

她說《我只是四肢癱瘓》,這書名這就如同她書中內容的寫照~~她只是四肢癱瘓,不方便的四肢,限制住的只是她的外在,而不是被癱瘓擊敗的意志。



留言